近日,上海市红十字会以“非遗牵手红十字”为主题,成功举办了一场非遗作品征集与展示活动。此次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十字精神深度融合,通过非遗艺术的创新表达,为红十字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,也勾勒出一幅亮丽的文化传承新图景。
自今年2月征集活动启动以来,全市非遗传承人、红十字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,共提交剪纸、珐琅彩、农民画、麦秆画、书法、竹编、瓷刻、土布等非遗门类作品96件。经专家评审,50件紧扣红十字主题、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佳作脱颖而出,它们以匠心独运的艺术语言,诠释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内涵。
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当天,2025年上海市红十字博爱周暨金山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举行。活动现场特设非遗展演专区,以“静态展示+动态创作”的形式亮相。市红十字会在征集作品中优中选优,现场展示了部分精选作品。三位金山非遗“守艺人”还来到活动现场,手把手教学指导麦秆画、农民画和剪纸等创作技巧,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体验。
《大爱仁心·虹翼传芳》海派盘扣
《红十字在心中》剪纸。
掐丝珐琅茶盘。
数字化传播成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延伸。上海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推出“非遗牵手红十字·优秀作品展示”专题,通过高清图文和点赞互动等形式,对优秀作品进行云端展览。其中,一幅以麦秆画工艺呈现的《麦韵传薪 博爱童行》尤为引人注目,创作者将麦秆画与红十字主题相结合,赋予作品“技艺传承”与“精神传递”的双重意象;《急救小药箱》以土布为主要原材料,经匠心之手精心设计和裁剪,在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,传递出对传统文化和红十字精神的敬意;《红十字在心中》则将红十字元素与非遗剪纸艺术相结合,呈现生命至上、志愿奉献等理念,构建出独特的文化寓意。据统计,线上展示自5月5日起至今,已收获逾3100次点赞。
市红十字会信息传播部部长刘贵朝介绍,此次活动通过征集、展示及转化,探索非遗传承与红十字文化传播的融合路径。经创作者授权,部分作品将由市红十字会永久收藏,并作为“移动的文化课堂”,在今后类似活动中进行展览。未来,市红十字会还将以这批作品为灵感来源,设计创作相关文创产品,让非遗与红十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持续共鸣。
上一篇:没有内容了!
下一篇:没有内容了!
赶火车时突发疾病怎么办?如今,在上海南站候车的旅客再也不用为突发状况发愁了。由上海南站、上海市红十字会、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方参与,共同合作建设的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投入试运行。[详细]